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
日期:2021-06-10 浏览

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用人单位违规安排加班加点,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事例比比皆是。成为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比较严重的法律问题和现实问题。维护正常的劳动用工法律秩序,指导劳动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是我们劳动法律师服务平台应尽的职责,今天我们针对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制度进行宣讲。

一、休息权的定义

休息权是指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为了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制度的规定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休假以及休养的权利。

二、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制度

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体现在立法保障、行政执法保障、准司法保障与司法保障三个方面。

首先,在立法上,《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确定了劳动者休息权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法》确定了,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等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内容必须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约定等其它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出台的具体实施办法对休息权进行了补充保障,如:《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规规章。建立了完整的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保护机制。

其次,在行政执法保障上,国家制订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该《条例》对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实施以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为劳动者寻求政府保护和劳动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再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民事诉讼法》,为劳动者提供了准司法保障和司法保障。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而其他途径未能解决和得到保护的情形下,司法保障是劳动者权利维护的最后保障。

三、劳动者休息权的分类

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体能和脑能的承受范围内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半个或者一个工作日以上)后所享有的暂停工作,进行歇息和整理的权利。它包括劳动者工作一定时间后吃饭、睡觉、临时歇息,以及处理临时个人事务的权利。它是劳动者在一天的工作期间内(非假期)的休整,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休养权,是指劳动者通过积极的活动或者消极的静养等方式享受闲暇的权利。劳动者通过行使该权利,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

休假权,即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一周或更长时间)后所享有的停止工作一日以上,以休闲、处理家务及个人事务或参加进修、学习等的权利。

安宁权,指居民的休息以及个人生活不受他人非法干涉和骚扰的权利。此权利为全体公民(居民)共同享有。当此权利为劳动者享有时,为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为居民享有时,它既是维护其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基本前提,也是维持自然人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

休息权的基本范围主要是上述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休假是较长时期的“休整”,休奍在“休整”或“休假”期间进行,安宁权则是指自然人在休整、休假或休闲时禁止干涉和骚扰。不过,休整权强调的是“歇息”,休假权强调的是“假期”;休奍权强调的是“休养”;安宁权强调的则是“不受骚扰”。

四、劳动者休息权受侵害的保护途径

劳动者在休息权被侵害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自行纠正,也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改正。亦可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赔偿损失;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